无门没有内外,无内外而回到当下,当下清明一世人清明。远离颠倒妄想。。。

Wednesday, October 7, 2020

内观、止观、毘婆奢那

 

Ajahn Amaro : « The Many Faces of Insight » (2019)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佛陀时代,常常有人只是听了一些说法就证入果位呢?有人说啊那些人能够跟佛陀生在同一个时代,就是生逢佛世,前世已经积累了无上善根于是听闻佛法就马上能够证入。可是我想啊,可能我们现代人根基更加好呢?当佛陀说他钵里的水有数量众多的众生时,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对细菌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我们现代人所懂得的知识应该更丰富,我们是不是能够更加快速理解佛陀所要表达的知识呢?

 

有说那个时代的人定力比较深,他们普遍都有修,定力根基比较深,所以能够一听闻佛法就马上能够证入。可是那个时代资讯相当闭塞,他们有这么容易学到修定的方法吗?佛陀一世人也不过在恒河流域转一圈传授他的方法,佛教也是要靠几个权集一时的王大力推广才能够传播开来的吗?印顺导师也介绍过,修行不需要很深的定力,不是有慧解脱一说吗?佛陀的时代不可能像我们现代,几乎所有人都懂得看呼吸,数呼吸修定,我们处在资讯爆发的时代,好处是大家都很容易得到想要知道的资讯,坏处是,(也可能是好处)大家所接受的关于佛教的理论和休行方法都统一了,大家的解释都是大同小异的。 

看看这个法师的说法:

 

重点:一、 毗婆舍那的修行有一些步骤,先把注意力专注在呼吸,或者腹部,或者行走时的脚步,等到能够清楚的观察才转为观察感觉情绪和身心所升起的经验过程,怎么生怎么灭,过程当中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进而修习无常无我的体验,达到证入完成放下,集灭为乐。

二、 可能有第二种毗婆舍那的解释。上面第一种解释在经典找不到佛陀亲口这么教。 可能我们只需要像算数算数题。一样的注意力就足够

三、修习无常无我观要能够让自己在正常情况下舍弃认定色我是真实的。

四、杂阿含经103经,摩比丘生重病,却通过讨论佛法而最后不但病好了,还证阿罗汉果。。

 



Read More

Monday, September 21, 2020

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喂猴子是爱牠还是害牠?
喂猴子是爱她还是害牠?


有时候会对一句经文视为理所当然的就是某某意思,以至于都不再进一步追求其他也许更加接近经意的解释。
有朋友埋怨说他的域名没有更新被别人买走了,都怪他的姨仔,一直以來都是他幫忙关于网站的事情,而且一开始也是他自告奋勇要帮忙的,结果却有始无终,竟然没有帮他更新域名,害他丢失了生意上重要的名字。我内心自我嘀咕,可别吧把姐夫的域名弄丢了,我也一样,自告奋勇帮姐夫做公司的网页。所以说今年当发现域名过期就赶紧帮他更新,过后再跟他公司收钱,结果你猜怎么着,他的文员竟然回说,因为我没有事先通知和提供报价单,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更新,网站没有经济效益,不做了。同时我已经帮忙付款的单子也不关他们的事,我只好自认倒霉,是我自己鸡婆自己多余。
内心愤愤不平,自我安慰道,金刚经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不应住色布施,不应住声香味触法而行于布施。所以说不要再执着帮了什么忙,可是当我在仔细想想,不对,你认为别人需要帮忙,别人有困难,需要你的援手,而你是出于一番好意,也是举手之劳,但是这些看法都是你自己这么认为也可以说是你执着色声香味触法而升起的看法,别人不一定感觉自己身处困难当中,根本不需要你的援手。是的,有时候我们受到别人特别的眷顾,送这个送那个,结果我们嘴里不说,内心却诸多埋怨,我正在实行断舍离啦,这些东西我一样都不需要啦,拿走拿走。。。说。
也许金刚经的这一句是说不应该执着于自己的看法,认为别人身处困难当中,反而是我们自己执着于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信念而产生的结论,认为别人很难,需要我们的协助,而对方却始终完全没有感到需要帮忙,生活过得好好的都不知道几滋润。而我们自告奋勇,充满爱心的援助却到最后是变成我们自己鸡婆自己多余。其实是我们一开始就掉入错误的自以为是里面而不自知。
Read More